2008年12月22日 星期一

課後提問2-吳柏君

經過這次演講,發現所謂的建築設計思考並不是指針對客觀的的環境、建造技術或是所謂的業主需求而已,有時候它必須是一件很個人的事,一直以來我只注意到建築與環境或是使用者的對話,卻忽略設計者本身也是這個對話裡頭的一分子,因為建築並沒有所謂的渾然天成,他一直都是個人造物,既然是人造物那就應該包含設計者本身的心智在裡頭,我想這也是創作裡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從老師們介紹的案子裡,都有設計者本身很明顯且強烈的意念,而所謂的張力就在於現實與意念之間的拔河,也許很難有一個完美的結果,但卻有著可被無限探討的空間,我想所建築的價值有很大一部份因該就在這裡吧,只是真實的現實環境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大了,有時還會是個很絕對的因素,連探討的空間都沒有,所以只能試著讓環境產生所謂的質變,我想那就是設計者本身需要去面對的,也許是挑戰,同時也是設計。

一.請問程老師
台灣現實建築設計環境,很難有多餘的時間做研究,所以往往會以分工的方式來進行,以至最後失去設計的連續性,請問老師對此有何看法
二.請問曾老師
在政治角力下產生的建案也可以很有趣,設計裡有很多的機制都是為了因應政治因素,但同時又必須提出自己的看法,其中的平衡點該如何抓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