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7日 星期一

戰後台灣的儒家思想:存在形式、內涵與功能 - 吳柏君 黃彌堅

作者提問
照理說儒家思想只是百家爭鳴之中的其中一個派別,今日卻成為台灣教育裡的主流,不難讓人聯想到政治操弄下的產物,或許是順應戰後之需求,但只要跟政治有所結合就很容易扭曲本意,看似以儒治國,事實卻是將儒家思想落入政治脈絡之中,結合反共復國之思想,進而產生了所謂的官方儒學,所以儒學的哪些部分在此被彰顯了出來?而彰顯出來的部份又在政治之中產生了何種功能,相對的著種片段被彰顯出來後,是否又影響了儒學的本質?

結論
1.不管是官方的儒學或是普遍存在於民間的儒學,對社會都有一定的貢獻,儘管被利用於國家的威權之下,儒學仍然是個可以伸展於任何一個朝代的思想,正面的承擔人間之苦難。
2.儒學已經流傳了兩千多年,已有一個自成的系統,古人稱之為「道統」,若所謂的「道統」落入小人、盜賊之手中並且有效的利用,順著儒學之脈落行與儒學本質相逆之實,那天下必大亂,作者以此對照儒學在台灣發展之經驗。

提問
當今社會的多元論,讓儒學不再受到民間青睞,進而強化其官方儒學之印象,不斷的成為一個可以被批判的對象,同時反觀政治之亂像,儒學很容易被政客拿來當作政治操弄之手段,此時我們是否要檢視儒學的時代性?畢竟過去中國是以農立國,完全不同於今日的工商業社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