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6日 星期一

蔡長恩--前進印度方案

基本資料

人口1,147,995,898人(世界第二)
官方語言 印地語、英語以及另外22種語言(1600種以上地方方言)
政治體制 議會民主、聯邦制(28州)
民族 印度-雅利安人(72%)、達羅毗荼人(25%)
宗教 印度教(80.5%)、 伊斯蘭教(13.4%)、錫克教(1.9%)、基督教(2.3%)、佛教(0.71%)與其他世界上大部分的宗教。
識字率 65%-英語人口35%
人均GDP 965美元(台灣18,042元)

-----------------------------------------------------------

分析

台商為什麼不前進大陸?


台商的足跡幾乎遍及世界各地,但是在印度這樣龐大的市場中,卻幾乎是台商的沙漠,在中國大陸有近兩百萬的台灣人,而在越南也有五萬,然而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卻只有約40人的台商,在最大城孟買僅有近三十人,最受台商青睞的工業城清奈也只有將近兩百人。



為什麼?




相對於韓國的大規模投入,台灣明顯慢了許多,其中相當原因可能來自於與印度條件相仿的中國市場(以消費市場而言)與台灣距離呎呎,並與台灣同文同種,使得台灣將大量的資源投入中國市場,而即時是東南亞,也因為華人移民的歷史悠久,即使語言不通也成為台商大舉進入的市場之一。

而印度呢?相較於台商於世界各地的市場來看,太困難了!這是全世界最困難的市場。這個與台灣幾乎沒有交集的地方,有28個州,而各州有各州的法律,並有22種官方語言以及1600種以上的方言,更有著將人分成四個等級的種性制度,對於台商來說,有更多地方比這種容易經商,但是在印度龐大的消費人口下,台商有了去與不去的掙扎。

可以去哪裡?

北印度
新德里:印度首都,行政中心之所在,大多行政方面事務在此執行。
加爾各答:位於印度東岸之最大港口,為印度東部重要之金融商業中心。
孟買:金融重鎮,擁有2340萬人之都會區,聚集所有印度最重要之金融機構,亦為印度西部之重要港口。


南印度
海德拉巴:資訊業之都,吸引微軟、甲骨文、GOOGLE等廠商進駐
清奈:製造業重鎮,擁有兩個深水港口及製造產業聚落,並有對台友善之政府。
班加洛爾:印度矽谷,世界十大科技都市,基礎設施完善。


市場
印度大多數的人依然居住在農村(70%),因此在如此龐大的人口下隱含著巨大的消費市場,除了金字塔頂端的少數之外,龐大的金字塔底層商機,也不容忽視。

目前在印度已經有許多廠商開始切入低價商機,聯合利華推出1盧比(0.8台幣)的小包裝洗髮精,而NOKIA也推出僅要37美元的手機來擴展市場,印度在地的塔塔集團更發表了只要約8萬台幣的雙人汽車。

因此在印度,除了一般人所放眼的中高產階級的市場外,低價產品或許也可以成為企業成長的利基。而台灣所擅的低價電子產品,更是打入印度市場的最佳利器。

策略
印度除了在基本設施缺乏以及行政效率不彰造成之劣勢外,在產品定位以及行銷上,必須注意印度為28個省聯邦之體制,然而各省皆有各自的法令與風情,甚至必須將各洲視為獨立之個體進行個別行銷。

而在印度也擁有特殊之經濟發展歷程,其跳過製造業的發展直接發展服務業,與大陸的發展模式大相逕庭,但也因此缺乏相當之製造業。而台灣廠商在進場時,已整個產業聚落集體佈局的形式進入則較為有利,以避免上下游製造產業參差不齊之局面。

2 則留言:

franksu86 提到...

美國 . . .

台灣忽視印度而有空間錯亂的原因跟美國有關,戰後超級強權的美國與台灣的戰略關係對台灣形成文化意識上的強大拉力,就算不是中國的掘起;台灣還是漠視印度的存在,建議可以看看陳光興老師的《去帝國》.

六人行-東海大學建研所C組 提到...

嗯嗯,其實會做前進印度計劃就是因為跟老師談到台灣經濟在美國的影響下,造成對印度的忽略。

因此去調查如何前進印度作為參考!

台灣對印度的印象還真是根深蒂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