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7日 星期六

族群都市 V---蔡長恩

將上次所提之族群城市指標重新回到台北進行檢視,觀察並試驗觀察指標的準確性及可行性。而目標如之前所提,鎖定於萬華區青年公園週遭,該地於2000年台北都會區內部結構分區圖(葉高華製)中處於兩種不同族群的交界,因此可以進行較為有效之比對鑑別。

特色:該區域位於艋舺南方,大多為國宅建築,除眷村遷建外,也有許多低收入戶國宅,本省與外省族群比鄰而居,也有原有外省社區轉變為本省社區的現象發生。

族群都市指標(外省+5/-5本省):
1.宗教場所指標
該指標包含都市中宗教場所的座落位置以及祭祀的神明類別,為用以判斷是否為本省社區的主要依據。
1-1廟宇擁有廟埕。 -3
1-2廟宇擁有獨立基地。 -3
1-3廟宇位於社區中心。 -5
1-4宗教牌樓(佛道教)。 -3
1-5宗教燈籠(佛道教)。 -5
1-6媽祖祭祀 -5

2.公共設施指標
藉由公共設施的分布及類型判斷社區屬性。
2-1街道式攤販市集 -5
2-2公有市場 +3
2-3社區活動中心 +3
2-4守望相助亭 +3
2-5社區委員會(老舊社區) +2

3.公共空間指標
透過公共空間形式及利用方式來作為判斷社區的指標。
3-1各棟建築聯通走道 +2
3-2中央集會廣場 +5

4.建築外觀指標
透過建築外觀形式進行評斷,而在較為老舊的社區中可以提供較為準確的判斷。
4-1紀念性外牆 -5
4-2混凝土增建外牆 +3
4-3騎樓 -3
4-4山牆 -5

5.環境氛圍指標
以社區店家以及裝飾物等做為社區評斷之標準。
5-1社區入口處國旗設置 +5


5-2貿易行(批發商) -5
5-3食品、布料行 -3




(以實地查訪,相片待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