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時獲得中原大學建築學士學位,此時劉先生有的資本為:
---內涵的文化資本-外語能力與建築專業知識的運用
具體的文化資本-建築設計作品集
制度的文化資本-建築學士學位證明
---社會資本-中原大學求學時所建立的人脈
---這個階段,主要獲得資本為建築知識與求學時期人脈.為下個階段(出國)做投資.
*1990/12時,劉先生獲得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建築碩士, 此時劉先生有的資本為:
---內涵的文化資本-更為專業的建築知識與電腦科技技術(根據”元璽國際教育諮詢”ASU因能夠提供學生最高階的電腦科技而引以為傲)
具體的文化資本-論文發表
制度的文化資本-碩士學位證明
---社會資本-亞利桑那州立大學人脈
---這個階段,主要主要獲得資本為亞利桑那州立大學人脈,使劉先生有機會在國外事務所工作(Anderson, De Bartolo, Pan,在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曾有建築案,但找不到是否於此學校任教,也許為劉在事務所工作之先機.)
碩士學位證明,可以幫助劉先生有考博士的資格.
*1991/07時, 劉先生在Anderson, De Bartolo, Pan 事務所工作,此時劉先生所建立的資本為:
---內涵的文化資本-“國外”建築實務的經驗.
---社會資本-Anderson, De Bartolo, Pan 事務所工作時的人脈.
---這個階段投資在實務經驗與社會資本上,但為期半年並非重點.推測這段期間在準備博士學升事物.
*1992/01-1994/01 劉先生在這兩年期間獲得哈佛大學建築設計博士,此階段劉先生所累積資本為:
---內涵的文化資本-建築設計知識
具體的文化資本-博士論文與其他理論的發表,於期刊或雜誌.
制度的文化資本-博士學位證明
---社會資本-哈佛大學人脈
---此時劉先生因博士學位具教授資格,與國內流行的”崇洋”身分.
1997/08-2001/10 劉先生任教於國立交通大學, 此時劉先生所建立的資本為:
---內涵的文化資本-創辦研究室經驗/教學經驗等…
具體的文化資本-理論的發表/論文的發表/”數位建築的浮現”著作/競圖案參予
制度的文化資本-交通大學 應用藝術研究所 所長/交通大學 虛擬設計研究
中心 主任創辦教授/交通大學 人文社會學院 副院長/交通
大學建築研究所 所長 (創所教授)
---社會資本-以交通大學研究所所長之身分所建立的人脈(也許因此身分出席座談會,公家機關等會議)
---此時劉先生因制度資本,得到參與新竹社區總體營造與都市規劃等活動參與,並與新竹政府部門合作,也在這段期間參與許多媒體專訪(推測這段期間曾建立在媒體領域的社會資本),並藉此(媒體:書籍,刊物,廣播,新聞與電視專訪等…)推廣與科技結合的環境生活(2000,數位建築與數位城市建構,公共電視. 2000,環境與科技結合—交大竹北校區的規劃理念,中廣新聞網:新聞話題)將數位建築與劉先生同時宣傳.在這段期間於交大研究所方面邀請了peter eisenman(康乃爾大學校友)對談講座,主題為數位建築(此時劉先生,將此次座談與peter eisenman編入”數位建築的浮現”, peter eisenman與劉先生共列編者),在此階段劉先生投資交大創辦研究所與新竹市政府(社區規劃),就此獲得在新竹當地(政府等…)與媒體(宣傳工具)等…社會資本.
1999-2006/12-在這段期間,劉先生密及參與基金會與講座活動,此時劉先生建立的資本為:
---內涵的文化資本-“數位建築”之專業/建築專業知識(經媒體宣傳)
具體的文化資本-著作了有關於”數位建築”,與建築書籍
制度的文化資本- 2001/09―2002/01 明道管理學院數位設計系 兼任教授
(創系教授) 2001/10―2002/01 交通大學 人文社會學院 代院長
---社會資本-1999―2001 新竹市政府 首席市政顧問 1999-2002 2020文教基金會 董事長 1999/07―2000/07 宏碁基金會 顧問 (宏碁數位藝術中
心 創立計畫主持人) 2000― 遠東國際數位建築設計獎 召集人
2002―2004 亞洲電腦輔助建築設計學會(CAADRIA) 理
事長
2002/04―2006/12 工研院光電研究所 創意顧問
2003―2005 嘉義市政府 市政顧問 2003/02― 兆曜世際股份有限公司 榮譽董事長
---此時劉先生,所投資的心力與1997/08-2001/10不同,方向開始轉向於座談會與
活動(如某某數位活動召集人).這些並非制度的文化資本,因為”它”(頭銜)是餵
了串連及巨集活動與不同單位,此時劉先生多為建立社會資本.
當這些社會資本的”頭銜”達到一定數量與方向(專屬的特性,如:建築的或數位
的)時,劉先生就成為代言品牌.
劉先生投注資本的方式簡述:
先投資於內涵的文化資本(語言,專業知識).在利用內涵的文化資本轉化為制度的文化資本(學歷證明或{頭銜”比較偏向於社會資本”})與具體的文化資本(書籍{將自己跟數位建築與peter eisenman}與作品).再將制度的文化資本與具體的文化資本投資於建立社會資本.此時因社會資本的建立,劉先生商品市場也被建構出.劉先生就是飲料的包裝而裡頭裝的是大眾所認定資本.也許有相同內容物商品,但因流行或安全(已被定位,比起其他商品,不需再花時間去認識,或從新定位),所以被消費者認定.
-----------------------------------------------------------------------------------------------------
*1981-1986 龔書章先生畢業於東海建築系,此時獲得資本:
---內涵的文化資本-建築知識/大學程度知識(英語等…)
具體的文化資本-設計作品集/參與過的競圖
制度的文化資本-東海大學建築學士學歷證明
---社會資本-東海大學所建立的人脈(老師與學生)
---這各時期,龔先生所累積的資本能幫助他俱資格出國深造
而86-90這段期間推測為當兵與準備出國攻讀碩士.
*1990-1993 龔先生畢業於哈佛大學設計研究所, 此時獲得資本:
---內涵的文化資本-建築歷史與理論(龔先生,在這段時間專攻的方向)
具體的文化資本-發表過的論文/競圖案
制度的文化資本-哈佛大學建築碩士/設計碩士 學位證明
---社會資本-哈佛大學時期所建立的人際關係(教授與同學)
---此時這些資本,提供龔先生,回台就業機會.
*1993-1996 龔先生就業大硯建築師(創始人\設計總監 蘇喻哲)事務所,此時資本為:
---內涵的文化資本-建築實務機會/帶領建築團隊經驗/跨文化與跨國際的設計觀點(大硯所擅長與提供)/建築師專業知識
具體的文化資本-設計案與作品
制度的文化資本-設計經理/建築師
---社會資本-大硯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經理.
台灣省.高雄市.台北市建築師公會登記建築師.
---此時這些資本,提供龔先生對於建築實務的經驗./事物所營運經驗/跨文化的觀
點(推測影響龔先生主持原相事務所的走向).
而加入各地建築師公會,擴大了龔先生未來創立事務所的實踐範圍.
*1996 龔書章先生與吳建森建築師主辦原相建築師事務所,這段期間所累積的資本為:
---內涵的文化資本-建築師專業知識
具體的文化資本-設計的作品/參與的競圖案
制度的文化資本-建築師執照
---社會資本- 同*1993-1996,但龔先生目前需要將自己事務所推銷出去的管道,所以之後有段時間投身於雜誌界擔任編輯.
*1997-2002 龔先生在這段期間於建築雜誌領域工作,這段時間龔先生所建立的資本為:
---內涵的文化資本-台灣建築雜誌編輯經驗/台灣建築生態的了解(在這段期間接
觸許多案例)
具體的文化資本-雜誌/文章發表 (例如: 空間展演的多重面向(刊登於建築師雜誌)/競圖案(沐蘭日式料理,台北電影節天幕電影院展場與高雄縣鳳山中崙國中等…,)
制度的文化資本-雜誌的”編輯委員”
---社會資本-”建築”,”台灣建築”,”室內”等雜誌編輯委員/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競
圖作品展/2002年北京清華大學台灣青年建築師研討會代表
/2002年威尼斯雙年展台灣代表建築師參選入圍
---在這段期間,龔先生投資於台灣雜誌並於雜誌發表作品(文章),建立出宣傳個人的管道.在雜誌社工作的期間,龔先生也參與國內競圖案(大多偏向展場,聚歷史或文化意義廣場之性質的案子,與龔先生工作時期與求學時所培育地文化資本有關)
而雜誌更成為宣傳個人作品的最佳管道,龔先生也代表台灣建築師參加威尼斯雙聯展與北京建築研討會.
2003-2007 龔先生在這段期間主要參與競圖案與事務所設計案,而參與案子多為商業性質(上閤屋日本料理台中衣蝶旗艦店,等…),但這些案子與身份大多為”台灣在地的建築師”為主.
龔先生投注資本的方式簡述:
先投資內涵文化資本(建築專業知識,建築歷史與理論,跨文化等…以求學時期跟工作前期為主),在轉變為較具體的文化資本(學歷,工作經歷,建築師執照等…),在投資於社會資本(雜誌管道),再這個過程生產具體的文化資本(作品,進圖案,文章等…)在利用雜誌管道創造社會資本(發表作品宣傳作品).
2009年1月6日 星期二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