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4日 星期一
關於出版(Tsai-2)
特殊的翻頁方式,可以作為圖片與文字分離的參考。此外,雙邊翻頁對於不同類型的設計也有很好的分類效果。
本次展覽的內容其中包含了許多不同的階段,這可以作為書頁的設計參考。
2009年8月22日 星期六
關於出版(Tsai-1)
各位同學,考量展覽宣告暫時取消之憾,在預定必需持續進行的刊物出版部份,想利用空下的這段時間進行刊物想法的整理與討論,藉此,期望可以延續展覽的精神寄於刊物,並在不影響正常出版行程的前提下,嘗試由我們自立進行出版前的事宜。而目前由我進行大家意見的統整以及進度的掌握,並排定於星期二(8/25)將與學長進行第一次的討論。
以下為第一次討論之預定內容:
1.同學們所提出的方案討論。
2.出版內容討論。(如圖面內容、敘述方式等)
3.時間表之擬定
因此,在緊迫的時間內請各位同學善用時間,於星期六日之間利用電子郵件提出對於刊物出版的想法與提案,並視進度於星期一(8/24)進行初步的討論,此外如有特別的案例等,也可透過電子郵件發送通知並放置於六人行網站供同學參考與討論。
2009年7月9日 星期四
2009年1月6日 星期二
下代基因建築-行銷 建築 -角色-林 詩翔
---內涵的文化資本-外語能力與建築專業知識的運用
具體的文化資本-建築設計作品集
制度的文化資本-建築學士學位證明
---社會資本-中原大學求學時所建立的人脈
---這個階段,主要獲得資本為建築知識與求學時期人脈.為下個階段(出國)做投資.
*1990/12時,劉先生獲得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建築碩士, 此時劉先生有的資本為:
---內涵的文化資本-更為專業的建築知識與電腦科技技術(根據”元璽國際教育諮詢”ASU因能夠提供學生最高階的電腦科技而引以為傲)
具體的文化資本-論文發表
制度的文化資本-碩士學位證明
---社會資本-亞利桑那州立大學人脈
---這個階段,主要主要獲得資本為亞利桑那州立大學人脈,使劉先生有機會在國外事務所工作(Anderson, De Bartolo, Pan,在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曾有建築案,但找不到是否於此學校任教,也許為劉在事務所工作之先機.)
碩士學位證明,可以幫助劉先生有考博士的資格.
*1991/07時, 劉先生在Anderson, De Bartolo, Pan 事務所工作,此時劉先生所建立的資本為:
---內涵的文化資本-“國外”建築實務的經驗.
---社會資本-Anderson, De Bartolo, Pan 事務所工作時的人脈.
---這個階段投資在實務經驗與社會資本上,但為期半年並非重點.推測這段期間在準備博士學升事物.
*1992/01-1994/01 劉先生在這兩年期間獲得哈佛大學建築設計博士,此階段劉先生所累積資本為:
---內涵的文化資本-建築設計知識
具體的文化資本-博士論文與其他理論的發表,於期刊或雜誌.
制度的文化資本-博士學位證明
---社會資本-哈佛大學人脈
---此時劉先生因博士學位具教授資格,與國內流行的”崇洋”身分.
1997/08-2001/10 劉先生任教於國立交通大學, 此時劉先生所建立的資本為:
---內涵的文化資本-創辦研究室經驗/教學經驗等…
具體的文化資本-理論的發表/論文的發表/”數位建築的浮現”著作/競圖案參予
制度的文化資本-交通大學 應用藝術研究所 所長/交通大學 虛擬設計研究
中心 主任創辦教授/交通大學 人文社會學院 副院長/交通
大學建築研究所 所長 (創所教授)
---社會資本-以交通大學研究所所長之身分所建立的人脈(也許因此身分出席座談會,公家機關等會議)
---此時劉先生因制度資本,得到參與新竹社區總體營造與都市規劃等活動參與,並與新竹政府部門合作,也在這段期間參與許多媒體專訪(推測這段期間曾建立在媒體領域的社會資本),並藉此(媒體:書籍,刊物,廣播,新聞與電視專訪等…)推廣與科技結合的環境生活(2000,數位建築與數位城市建構,公共電視. 2000,環境與科技結合—交大竹北校區的規劃理念,中廣新聞網:新聞話題)將數位建築與劉先生同時宣傳.在這段期間於交大研究所方面邀請了peter eisenman(康乃爾大學校友)對談講座,主題為數位建築(此時劉先生,將此次座談與peter eisenman編入”數位建築的浮現”, peter eisenman與劉先生共列編者),在此階段劉先生投資交大創辦研究所與新竹市政府(社區規劃),就此獲得在新竹當地(政府等…)與媒體(宣傳工具)等…社會資本.
1999-2006/12-在這段期間,劉先生密及參與基金會與講座活動,此時劉先生建立的資本為:
---內涵的文化資本-“數位建築”之專業/建築專業知識(經媒體宣傳)
具體的文化資本-著作了有關於”數位建築”,與建築書籍
制度的文化資本- 2001/09―2002/01 明道管理學院數位設計系 兼任教授
(創系教授) 2001/10―2002/01 交通大學 人文社會學院 代院長
---社會資本-1999―2001 新竹市政府 首席市政顧問 1999-2002 2020文教基金會 董事長 1999/07―2000/07 宏碁基金會 顧問 (宏碁數位藝術中
心 創立計畫主持人) 2000― 遠東國際數位建築設計獎 召集人
2002―2004 亞洲電腦輔助建築設計學會(CAADRIA) 理
事長
2002/04―2006/12 工研院光電研究所 創意顧問
2003―2005 嘉義市政府 市政顧問 2003/02― 兆曜世際股份有限公司 榮譽董事長
---此時劉先生,所投資的心力與1997/08-2001/10不同,方向開始轉向於座談會與
活動(如某某數位活動召集人).這些並非制度的文化資本,因為”它”(頭銜)是餵
了串連及巨集活動與不同單位,此時劉先生多為建立社會資本.
當這些社會資本的”頭銜”達到一定數量與方向(專屬的特性,如:建築的或數位
的)時,劉先生就成為代言品牌.
劉先生投注資本的方式簡述:
先投資於內涵的文化資本(語言,專業知識).在利用內涵的文化資本轉化為制度的文化資本(學歷證明或{頭銜”比較偏向於社會資本”})與具體的文化資本(書籍{將自己跟數位建築與peter eisenman}與作品).再將制度的文化資本與具體的文化資本投資於建立社會資本.此時因社會資本的建立,劉先生商品市場也被建構出.劉先生就是飲料的包裝而裡頭裝的是大眾所認定資本.也許有相同內容物商品,但因流行或安全(已被定位,比起其他商品,不需再花時間去認識,或從新定位),所以被消費者認定.
-----------------------------------------------------------------------------------------------------
*1981-1986 龔書章先生畢業於東海建築系,此時獲得資本:
---內涵的文化資本-建築知識/大學程度知識(英語等…)
具體的文化資本-設計作品集/參與過的競圖
制度的文化資本-東海大學建築學士學歷證明
---社會資本-東海大學所建立的人脈(老師與學生)
---這各時期,龔先生所累積的資本能幫助他俱資格出國深造
而86-90這段期間推測為當兵與準備出國攻讀碩士.
*1990-1993 龔先生畢業於哈佛大學設計研究所, 此時獲得資本:
---內涵的文化資本-建築歷史與理論(龔先生,在這段時間專攻的方向)
具體的文化資本-發表過的論文/競圖案
制度的文化資本-哈佛大學建築碩士/設計碩士 學位證明
---社會資本-哈佛大學時期所建立的人際關係(教授與同學)
---此時這些資本,提供龔先生,回台就業機會.
*1993-1996 龔先生就業大硯建築師(創始人\設計總監 蘇喻哲)事務所,此時資本為:
---內涵的文化資本-建築實務機會/帶領建築團隊經驗/跨文化與跨國際的設計觀點(大硯所擅長與提供)/建築師專業知識
具體的文化資本-設計案與作品
制度的文化資本-設計經理/建築師
---社會資本-大硯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經理.
台灣省.高雄市.台北市建築師公會登記建築師.
---此時這些資本,提供龔先生對於建築實務的經驗./事物所營運經驗/跨文化的觀
點(推測影響龔先生主持原相事務所的走向).
而加入各地建築師公會,擴大了龔先生未來創立事務所的實踐範圍.
*1996 龔書章先生與吳建森建築師主辦原相建築師事務所,這段期間所累積的資本為:
---內涵的文化資本-建築師專業知識
具體的文化資本-設計的作品/參與的競圖案
制度的文化資本-建築師執照
---社會資本- 同*1993-1996,但龔先生目前需要將自己事務所推銷出去的管道,所以之後有段時間投身於雜誌界擔任編輯.
*1997-2002 龔先生在這段期間於建築雜誌領域工作,這段時間龔先生所建立的資本為:
---內涵的文化資本-台灣建築雜誌編輯經驗/台灣建築生態的了解(在這段期間接
觸許多案例)
具體的文化資本-雜誌/文章發表 (例如: 空間展演的多重面向(刊登於建築師雜誌)/競圖案(沐蘭日式料理,台北電影節天幕電影院展場與高雄縣鳳山中崙國中等…,)
制度的文化資本-雜誌的”編輯委員”
---社會資本-”建築”,”台灣建築”,”室內”等雜誌編輯委員/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競
圖作品展/2002年北京清華大學台灣青年建築師研討會代表
/2002年威尼斯雙年展台灣代表建築師參選入圍
---在這段期間,龔先生投資於台灣雜誌並於雜誌發表作品(文章),建立出宣傳個人的管道.在雜誌社工作的期間,龔先生也參與國內競圖案(大多偏向展場,聚歷史或文化意義廣場之性質的案子,與龔先生工作時期與求學時所培育地文化資本有關)
而雜誌更成為宣傳個人作品的最佳管道,龔先生也代表台灣建築師參加威尼斯雙聯展與北京建築研討會.
2003-2007 龔先生在這段期間主要參與競圖案與事務所設計案,而參與案子多為商業性質(上閤屋日本料理台中衣蝶旗艦店,等…),但這些案子與身份大多為”台灣在地的建築師”為主.
龔先生投注資本的方式簡述:
先投資內涵文化資本(建築專業知識,建築歷史與理論,跨文化等…以求學時期跟工作前期為主),在轉變為較具體的文化資本(學歷,工作經歷,建築師執照等…),在投資於社會資本(雜誌管道),再這個過程生產具體的文化資本(作品,進圖案,文章等…)在利用雜誌管道創造社會資本(發表作品宣傳作品).
2009年1月5日 星期一
有趣的表皮........ 機制動力分析........陳建榮
熱傳導及溫度的分部,影響了建築表皮受熱源的大小以及內部受熱而產生的溫度變化,並針對傳導的途徑研究了解建築材料導熱係數變化中所以引起熱源的分布以及熱傳遞率,便於表皮呼吸機制的設計參考來源.我們可以在熱傳導過程中,截取部分的熱源作為機制動力的產生(熱阻抗),阻抗的定義為驅動勢能(defining resistance)藉由溫度梯的變化,因這溫度的變化主要是受到熱阻抗的影響.
熱傳導的方式:
熱傳導的方式主要是在建築表皮接觸到流動的熱源,因材料而異受熱的程度大小也跟著不同. 而表皮的質感變化也會改變受熱程度大小,例如:凹凸不平的表皮,因形狀而產生不同的空隙,空隙的大小似乎也可以做為阻絕熱源方法.就形態而言,表皮的受熱,主要是因為表面積所接觸的熱源大小而定,越光滑面受熱面越大,相對的越粗躁受熱面就越小,
因此,就以外在形狀的因子,所造成溫度變化的改變,進行分析研究,了解到表皮接觸熱源點的大小其實就表皮所受熱的大小,因此得到多少的熱量就會產生多少的熱傳遞,並可了解及計算出可截取多少的熱源作為整個表皮機制的動能.
熱源經由形狀的改變產生遞減的溫度變化,相反也產生自己需要的機制動力來源,因此就已受熱源的面積計算來取的動力的大小及氣孔開口變化的距離.
"力"探討:
力是一種推力及拉力,是一種物體產生運動或是改變物體運動方向的狀態所生成的力,力不會自然而生,它會是因本質內部的改變而產生的能量轉換也可以稱之為"功".(W=FXD,功=距離x力量)功的計算式中,距離與力量是成正比,力量越大,功的取的就越大.
因此我們可以將"功"定為熱源,相對的力量就是熱源所產生的動力,而距離就可以被計算出來.
熱源網與內部原子關係探討:
熱源點就是一個原子單元,因為在自然界所有物質都是有原子所組成,而原子排序是隨機,他們之間存在一點距離,一但受到外在壓力使原子排序緊密,相反的則就是疏遠.在能量不減定律中,內部的質量及時在不同空間及溫度的變化,本身質量就不會減少.
水的成份來分析:
就以水中氫氣的濃度,來影響改變分子的變化,氫與氧在水中的結合,藉由溫度變化去影響原子之間的拉力,進而改變排序去影響機制變化.
關鍵字:(維基百科)
溫度
溫度是表徵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微觀上來講是物體分子熱運動的劇烈程度。溫度只能通過物體隨溫度變化的某些特性來間接測量,而用來量度物體溫度數值的標尺叫溫標。它規定了溫度的讀數起點(零點)和測量溫度的基本單位。溫度沒有高極點,只有理論低極點「絕對零度」。「絕對零度」是無法通過有限步驟達到的。溫度是物體內分子間平均動能的一種表現形式。它直接受日射所影響:日射越多,氣溫越高。
族群都市 VI---蔡長恩
1.宗教場所指標
該指標包含都市中宗教場所的座落位置以及祭祀的神明類別,為用以判斷是否為本省社區的主要依據。
1-1廟宇擁有廟埕。 -3
擁有廟埕之廟宇多具備相當歷史,而較大的廟埕則代表廟宇財力與歷史,因此多在本省社區中出現;廟埕主要供信徒進行廟會活動之用,並於平日成為社區的聚會場所。
1-2廟宇擁有獨立基地。 -3
非置於大樓內之廟宇,在台北市開發地區,獨立基地之廟宇多存於早期開發之社區(本省族群)。
1-3廟宇位於社區中心。 -5
廟宇位於社區發展的中心位置,多為社區的集會中心。
1-4宗教牌樓(佛道教)。 -3
1-5宗教燈籠(佛道教)。 -5
在佛道教固定祭祀慶典時,會由社區外圍佈置燈籠至社區中心之廟宇,多在本省社區。
1-6媽祖祭祀。 -5
本省族群來台時所帶來之信仰,多存於本省社區。
2.公共設施指標
藉由公共設施的分布及類型判斷社區屬性。
2-1街道式攤販市集 -5
街道式市集以本省族群居多,販賣商品以蔬果菜及魚肉類為主。
2-2公有市場 +3
公有市場多鄰近設立於新興社區(外省族群居多),販賣商品除蔬果魚肉之外,偶有南北雜貨及較具中國各地方特色之商品。
2-3社區活動中心 +3
由外省社區中山室轉變而成,為外省社區之特色公共空間。
2-4守望相助亭 +3
台北市較為老舊之社區如設有守望相助亭,則多以外省社區為主。
2-5社區委員會(老舊社區) +2
眷村改建之新興社區仍保留眷村組織力,在早期即具有相當之社區意識,為社區委員會之濫觴。
3.公共空間指標
透過公共空間形式及利用方式來作為判斷社區的指標。
3-1各棟建築聯通走道 +2
多存於眷村與眷村改建之住宅,為建築一、二樓部分建築挑空可供人(車)行,或是藉由人行通道串聯各個住宅之通道形式。
3-2中央集會廣場 +5
4.建築外觀指標
透過建築外觀形式進行評斷,而在較為老舊的社區中可以提供較為準確的判斷。
4-1紀念性外牆 -5
具有拱、柱飾等具紀念性外牆
4-2混凝土增建外牆 +3
眷村增建形式之一,於改建後之住宅增建中仍可以見到,多以外省社區為主。
4-3騎樓 -3
由本省傳統建築亭仔腳轉變而成,為本省族群社區一大特色,通常在較老舊之本省社區,騎樓亦成為營業場所的延伸。
4-4山牆 -5
5.環境氛圍指標
以社區店家以及裝飾物等做為社區評斷之標準。
5-1社區入口處國旗設置 +5
延續外省族群對國家之認同度,位於社區的入口以及辦公處所都可以見到國旗的設置。
5-2貿易行(批發商) -5
5-3食品、布料行 -3
2009年1月4日 星期日
說怎樣的故事之三 - 王威翔
作者:John Hejduk
整本建築劇本分為三個部分:
1. Object 對象 _ a: Structure架構(真實描述→地點、場景)
2. Subject 主題 _ a: The Accused被告,被控告的(故事性,加入想像看法→對象)
3. original manuscript 手稿圖面(縱合1.2項,以圖面和建築空間方式呈現)
Object/對象_索引1.Summer Visito’s Place/ 避暑的地點2. Bargeman’s Places/Bargeman的地方 3.Hotel/飯店4.Tower Hill高起的山丘/5.Retired General’s Place/ Retired General的廣場﹍﹍﹍
Subject 主題_索引1.The Summer Visitor/避暑遊客2. The Bargeman/Bargeman3. The Transients/短暫居住者;過往旅客4. The Sentinels/步哨;哨兵5. The Retired General/退休將軍﹍﹍﹍
對照比較:
索引1. 避暑的地點/避暑遊客
索引2. Bargeman的地方/Bargeman
索引3. 飯店/短暫居住者;過往旅客
索引4. 高起的山丘/步哨;哨兵
索引5. Retired General的廣場/退休將軍
對照字符.圖樣(對於各種建築或空間)
索引61.
1.Object:Prison House(監獄眾議院)-監獄之家
Structure:Wood frame,wood surfaces,copper roof and glass skylight. A cube contained within a cube. A wood stair in the interior cube connects with the Cross-Over Bridge. The bridge connects the prison House with the Court House. The Accused can crossover. The internal cube contains a chair,a desk and a bed. All food is fresh (not to be cooked). There is a small wood stair which connects the inner cube with an element which is suspended on the facade facing the exterior voided court. The element has an eye-level slit across its surface 2in high and 4ft long. The inhabitant of the cube can look out from the slit to the voided court. The inhabitant can see the Church House and the Death House, but never the exterior of the Court House. The Accused can also see the walls of suspended chairs and the extended planks. The floor of the Prison House is made of earth.
中譯:木框架、木表面、銅屋頂和玻璃天窗。一個立方體內包含的立方體。立方體內部有個木臺階用來連接天橋橋梁。橋梁用來連接法院和牢房。立方體內部包含一把椅子、一張書桌和一張床。 所有食物都是新鮮的(不被烹調)。小木台階連接於內部的立方體,並且懸掛在門與門中的一條窄縫。門的對面則為廢棄法院。窄縫的表面範圍大概為2英吋長高則為4英呎長。當地的居民能從裂縫看到廢棄的法院。 居民也能看到教會安置和死囚刑前的住房,但從未見過法院的外貌。被告的人則能看的道懸掛的椅子和延長的板條牆壁。牢房的地板由泥土所構成。
2.Subject:The Accused(被告人)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Farm Community to know that there is always an Accused inhabiting the Prison house. Each Farm Community member is allotted a number. When it becomes necessary to replenish the empty Prison House the vertical Wheel of Chance is uncovered and spun by the Carpenter. A number comes up and the holder of that number is places in the interior cube. The wheel is then re-covered with a new cloth made of iris fibers. The old cloth is placed in the Voided Court.
中譯:居住在農業社會和農場裡必須知道,在這樣的社會總是需要關犯人的監獄。 這個社會的每個成員都有機會被分配到這樣的工作。當監獄變的空曠沒人居住,責被分配到的人則須進入堅獄。所有人都不可能因為身分而避免掉這樣的責任。這包括木工。這些事都發生在這個立方體內。輪子被新的纖維衣服所遮住,舊的衣服則被放置在廢棄的法院裡。
3. original manuscript 手稿圖面
不同的元素被放入一個構圖中 (索引49.50.61)
John Hejduk如何說故事?利用各種觀察(空間和使用者),加入個人感觀或想像故事,以圖面呈現建築和空間。
想說怎樣的故事?
→ 重新檢視過去提問和關心問題→建築和空間隨著時間不斷被拆、建→個人(應該是彈性變化)
題材來源?
題材:建築物外貌和內部空間所有變化手法、形式、機具﹍﹍﹍
→ 拆建、改建、重建、增建、違建(所有形式可能)、三合院、公寓、大樓、住商混合、吊車、挖土機、垂直電梯﹍﹍﹍